在花艺领域,中西方花艺消费文化里差异十分明显。西式花束中,大多数是以手捧花为主,而中国的花束大多数都有精美包装,包装里还会放上花泥,让花束里的鲜花持续绽放。这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差异呢?今天我们给大家从以下几点来分析一下。
这是最现实、最根本的原因。像中国的这些花束通常层次丰富、包装精巧,需要花艺师投入大量的时间和技巧。而西方社会的人工成本极高,会造成花束价格过高。
在西方发达国家,一个花艺师花费10分钟制作的手捧花,和花费1小时制作的复杂花束,其售价会相差数倍。对于大多数日常消费(如生日、探病、感谢)而言,消费者更倾向于选择性价比高的产品。简单的手捧花能在短时间内完成,满足了“有花”这一基本需求,价格也更容易被接受。
复杂的花艺作品在西方通常被定位为“奢侈品”或“艺术定制”,用于婚礼、重大庆典等特殊场合,其价格也与之匹配。而简单的手捧花则是“日常消费品”。
经济基础决定了产品的可行性,而审美取向则决定了产品的方向。西方现代审美深受极简主义和现代主义 影响。
西方花艺的核心思想是“让花说话”。简单的包装(一张牛皮纸或透明玻璃纸)目的是为了不喧宾夺主,最大限度地突出花卉本身的自然美、色彩和形态。花是绝对的主角,包装是纯粹的配角。
好的西式手捧花并非“简单粗暴”,它非常讲究花材之间的层次、质感和空间感。花艺师通过看似随意的搭配,营造出一种自然生长的、不刻意雕琢的美感。这种“不经意的精致”需要很高的审美和技巧。
包装的首要功能是保护花材、方便持握和防水,而非纯粹的装饰。这种“形式追随功能”的理念也是现代主义设计的核心。
在西方文化中,送手捧花本身具有很强的仪式感。花束通常是未经包装地递给收花人,收花人需要亲自寻找花瓶、修剪花枝、完成插瓶的整个过程。这被视为赠花仪式的一部分,是情感互动的延续。过度包装反而会剥夺这份亲手打理的乐趣和参与感。
传统上,西方人更注重花种类的象征意义(如玫瑰代表爱情,百合代表纯洁、幸福),而非花束外形的华丽程度。情感的表达主要通过花语来实现。
另外,手捧花在西方婚礼中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(新娘抛花束的传统)。这种强大的文化符号使得“手捧花”这一形式深入人心,成为最经典、最常见的花束形态,并延伸到日常消费中。
综上所述,西式花束主要以手捧花为主,这是其社会成本、审美哲学和文化传统共同作用下的自然结果。